南中轴旁再添特色文化空间 百年海派弄堂焕新开放

小刘

在遍地胡同的北京西城,有一条海派弄堂——泰安里,如今修缮一新,以独特的风貌呈现在公众面前。作为西城区首批文物活化利用计划中首个中标项目,泰安里“变身”文化艺术中心,于昨天正式运营。

南中轴旁再添特色文化空间 百年海派弄堂焕新开放
(图侵删)

探访

还原民国海派弄堂

走在曾经的香厂新市区,一座老上海石库门风格的建筑屹立街角。“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几个大字悬于墙面上,灰白相间的外立面整洁有序,石库门、老虎窗被深度还原,让人仿佛置身于千里之外的上海。

步入泰安里,沧桑拙朴的木质楼梯、五彩斑驳的玻璃窗户给人独特的美感。咖啡味道醇厚浓香,阅读空间书香四溢,历史与时尚在这里相遇。

泰安里弄堂长约70米的小道把6座小楼分为两排,整体格局没变,小道上的绿植和装饰石材让这个半开放式空间充满了生机。虽是开门首日,文艺青年们纷纷慕名到来,拍照、看展览、喝咖啡、逛书店,和跨越百年的“洋气”来一次隔空对话。

利用

又有9处文物找到“管家”

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对外开放,为南中轴又增添了一处特色文化空间。与此同时,在这里举行的西城区第二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签约仪式上,9处文物找到了自己的专属“管家”。其中,杨椒山祠用于建设“中轴以西、古都新貌”文化艺术社区,绍兴会馆用于建设北京鲁迅博物馆绍兴会馆分馆,宜兴会馆用于建设宜兴会馆文化展示中心,护国观音寺+五道庙用于建设大栅栏文化数字馆+京话馆,钱业同业公会用于建设古玉文化博物馆,梅兰芳祖居用于建设梅兰芳美学艺术展示中心,朱家胡同45号茶室用于建设京派茶楼,云吉班旧址用于建设服饰文化研究与新国风体验中心。

机制

让更多文物真正“活”起来

未来,西城区将继续聚焦破解文物活化利用的难点问题,构建路径清晰、多方参与、运行顺畅的文物活化利用实施机制,让更多的文物真正“活”起来。

■新闻背景

泰安里建于1915年至1918年间,是香厂新市区建成的代表性建筑之一。泰安里建筑形式独特,仿上海里弄式格局,由两排6座带内天井的二层围楼组成,突破了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形式。后来,泰安里衰落变成居民住宅。2009年,西城区政府启动泰安里腾退工作,2018年完成腾退,2019年修缮竣工,2021年被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骜 方非 摄

流程编辑:u019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安徽铜陵:乌金渡大桥钢拱顺利合龙

14死700多伤 大火延烧 调查困难 伊朗港口爆炸最新情况

江西:202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34202.5亿元 同比增长5.1%

我国三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背后的含金量有多高?

撞鸟、起落架故障、时间紧?韩国客机失事原因仍待解

传统工艺振兴主题设计展举行

“越来越好”花落谁家?“大国重器”这样“秀肌肉”

王毅将出席第六十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并访问西班牙、法国

马来西亚18岁以下年龄段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8万例

广东:推动政府等公共服务机构率先接入人工智能大模型

物业阻挠业主安装充电桩?最高法发布典型案例

三季报披露将启幕 又一批公司来“暖场”

南中轴旁再添特色文化空间 百年海派弄堂焕新开放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排骨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