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第三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在重庆市政府指导下,由重庆市经信委、重庆市商务委、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西麦克国际展览有限责任公司承办,国家智能汽车零部件质量检验检测中心、CVC威凯支持的NEIV2021中国(重庆)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论坛首登重庆。
论坛由7场主题演讲和2场圆桌对话组成,围绕汽车创新技术、产业融合生态、最新法规标准,碳中和节能战略等当下热门议题,汇聚新能源智能汽车的政府主管部门、高等院校、行业组织、整车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等共300名代表,组成“最强大脑”,分享真知灼见。由中国电研联合国家智能汽车零部件质量检验检测中心、CVC威凯编制的《2021 汽车关键零部件推荐目录》也在会上正式发布。
主题报告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荣誉教授陈清泉在作线上报告时表示,新能源智能汽车融汇新能源、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推动汽车产业变革蓬勃发展,可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他表示:“通过四网(能源网、信息网、交通网、人文网)以及四流(能源流、信息流、物质流、价值流)的融合,能源革命、信息革命、汽车交通革命联动起来,将产生最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2022年底补贴完全退坡,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转入完全市场驱动阶段。2023年可能是一个‘坎’,唯有直击产品痛点、打造高质量产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才能实现跨越。”长安新能源汽车动力开发部副总经理邓承浩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可能陷入“发展陷阱”,创新突破方能向上发展。
汽车行业的节能减排是双碳工作重要的抓手。四川大学教授雷景新表示,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约 70%~80%的油耗为车体自重产生,车辆自重每下降 10% ,可节省油耗 6 %~8 %、减少尾气排放 5 %~6 %。通过减少车体重量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节能环保。在确保车体结构强度性能的前提下,可通过设计和使用轻质材料来降低车体重量。他介绍了不同车型中高分子材料在内外装饰部件、结构部件和引擎部件中的应用情况并分别论述聚烯烃材料、工程塑料、泡沫材料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在汽车行业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从政策导向来看,对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提出了包括纯电动、增程式、燃料电池等多路径发展建议。基于对新能源行业洞察和市场脉搏的把握,赛力斯确立了纯电和基于纯电的增程并行发展的市场路线。重庆金康赛力斯动力集成总监马跃强认为增程式电动车对行业发展具有:便于动力平台间的转换;推动汽车系统电气化程度提高等推动作用。
车载激光雷达作为智能驾驶的核心技术,与其技术发展相互支撑的标准制定日益重要。国家智能汽车零部件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首席专家胡静,介绍了激光雷达在智能网联汽车上的应用及技术发展趋势以及《车载激光雷达检测方法》团体标准制定情况。该标准内容涵括了点云、串扰、寿命、EMC、电气性能等测试方法,可为激光雷达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起到推动作用。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关键的零部件之一,其安全问题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CVC威凯汽车事业部总经理黄鲲聚焦动力电池安全问题,分享了动力电池行业热点新技术和电池热失控相关的设计及技术要求。他表明:“动力电池研发性测试能量化产品性能极值,探明产品安全边界值,研究产品环境适应性,从而保障产品研发过程中的质量”。
此外,论坛圆桌对话环节,国家智能汽车零部件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智能网联汽车首席专家胡静、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工程研究院院长马乐、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车云项目总监蔡春茂、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冀杰、江苏中天安驰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杨五位嘉宾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汽车绿色节能”等话题,展开精彩思维碰撞。
自2016年创办以来,NEIV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论坛已联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研究院所、高校、企业打造了一系列极具特色的产业活动,形成了独特的品牌。未来,中国电研将继续调动科技创新和行业智库资源,有效发挥专业影响力和行业号召力,将NEIV汽车论坛打造成伴随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具有影响力、前瞻性的产业交流平台,为中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刘翰书 摄影 胡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