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管控影响,很多老人出不了社区,他们的日常用药就只能由志愿者代劳,到指定的医院开药、取药。北京高院干警赵书博便是下沉社区“代开药”小组中的一名志愿者。
赵书博给居民发药
老人记错药名及时纠正
开药组的负责人分派“单子”后,大家就赶紧出发,半天至少要跑一到两家医院,时间紧巴巴的。
排队一个多小时,终于等到叫号,赵书博进入诊室:“医生您好,因为患者在封管区,我来替患者开药,他之前在这里看过病。”赵书博说出患者需求后,医生却回答:“没有这个药。”
赵书博一怔,转念一想,老人会不会把药名记错了?“能看看患者的开药记录吗?”赵书博道。医生调取了老大爷的开药记录,发现确实是把药名记错了。他赶紧跟大爷电话核实,大爷连连说:“是我记错了,你一说我想起来了。”
也有忙中出错的时候
这项工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出错,尤其是帮多位居民在同一家医院开药。
一天中午,赵书博接到负责发药的志愿者的电话,一连三问问得他脑袋发蒙:“某某要的药是进口的,你咋开成国产的?”“某某要的药不是这牌子啊!”“某某的社保卡你放哪了?”
同时给四个人跑腿,药多时间紧,但这和居民说不着呀!没辙,赵书博只能硬着头皮给医院打电话。原来居民要的指定药医院没有了,只能用国产药或其他品牌替代。而社保卡可以在网上申请补办,邮寄到家。
他定定神,鼓起勇气逐一回复。没想到,居民们都很体谅,大家不仅没有责怪他,还安慰了他半天,并对他的帮助表示感谢。
“代开药”组差点全军覆没
不久前,赵书博服务的社区解封了,他的北京健康宝“绿码”依然坚挺。但同组很多同志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或因途经风险点位或因接到流调电话,有的被要求居家观察,有的甚至集中隔离。“代开药”小组的微信群里有人开玩笑说:“社区解封了,咱们差点全军覆没。”但大家都说:“没事,完成任务就行。”
“得到大家的认可,看到送药组发来的居民们的感谢,我们觉得一切都值得!”赵书博说。
(原标题:北京高院赵书博 我为管控区居民跑腿“代开药”)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蕾
流程编辑:u027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