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投资方兴未艾 助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小刘

人民网北京12月16日电 (记者章斐然)今年以来,ESG投资成为金融领域的热词。在近日举办的2019CFA北京金融分析师协会(CFA Society Beijing)金融投资论坛上,这一话题再度引来热议。多位与会嘉宾呼吁,应更广泛地推动ESG投资理念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应用,从而助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构建良性发展的资本市场生态。

ESG投资方兴未艾 助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图侵删)

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的英文缩写,而所谓ESG投资指的是关注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通过ESG绩效,能评估企业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贡献。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对ESG投资的关注度持续升温。包括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博时基金在内的多家公募基金,以及华夏银行、兴业银行等银行已推出ESG理财主题的产品,涵盖主动型权益类基金、被动型指数类和固定收益类等,且产品受到投资者热捧。

德勤风险管理咨询团队合伙人李恺在上述论坛上表示,ESG投资之所以受到市场热切关注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其本身是一个好的投资工具,可以带来较好的投资回报。他同时引用CFA协会ESG相关报告,“通过30多个国家100多个ESG主题的基金获得的数据来看,整体对比同类非ESG主题基金的回报率约在2.5%-4%。”

“我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过去十年MSCI(明晟指数)和发达市场上的股票, ESG表现最差的上市公司相对于表现最好的上市公司,出现爆雷事件的概率是三倍。可以说明,在尾部风险控制方面,ESG策略是很有效的。”明晟公司ESG研究部门亚太团队副总裁王晓书说。

尽管,ESG投资在中国方兴未艾,但其作为发达市场的“舶来品”,当前仍面临一些发展瓶颈与难点。

华夏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苑志宏指出,建立符合中国市场特点的ESG指标体系和分析框架是非常必要的,国际上较为成熟的评级体系更多的是基于欧美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水平和市场发展阶段制定的,如果直接把国外的指标体系放在国内市场,会出现区分度差、指标适应性弱等问题。面对使用国际已有ESG标准产生的不适应性,我国资管行业深化ESG投资,亟待建立ESG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数据、评估机制,探索将ESG理念贯穿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全流程等问题。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一梅表示,尽管ESG投资当前正“火”,但这不是一个口号,还需要市场各方长期、共同、踏实地践行推动,真正把这一理念纳入研究、投资和风险控制的全流程当中。

她表示,作为买方机构,通过ESG投资理念,也要促进推动上市公司完善治理和信息透明。“双向机制建立起来后,G在整个上市公司生态圈的可提升空间会越来越大,一定会对上市公司和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小伙自购物资奔赴救灾前线,免费“支锅煮面”!

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开幕式举行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降低物流成本,助力经济回暖

科学精准做好民生医疗物资保通保畅(人民时评)

高盛:上调Meta目标价至688美元 维持买入评级

新疆喀什一学校发生踩踏 造成3人重伤

市场监管总局:明年将深入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

走进义乌,感受外贸新脉动

教育部:中小学要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 隐蔽场所监控全覆盖

政策加力 多家公司参与回购增持“接龙”_1

华侨大学校友短视频大赛落幕

四川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例,在成都

ESG投资方兴未艾 助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排骨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